• 斯坦福大学,止痛药,罂粟,鸦片

最近,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们,对酵母的DNA进行改造,重编程这些简单细胞,通过将基本的啤酒酿造过程进行复杂地扩展,来制造阿片样药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8月24日的《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

Read more

  • 再生医学,干细胞,再生动物

最近,再生医学的领先研究者、澳大利亚再生医学研究所(ARMI)的Nadia Rosenthal教授,和爱丁堡大学MRC再生医学中心的Stuart Forbes教授,共同在《自然医学》杂志(Nature Medicine)发表一篇综述指出,如果再生医学成为现实,目前的研究工作必须专注于干细胞生长和

Read more

  • 心脏再生细胞,心脏病,心脏干细胞

来自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存在于冠状动脉中的内皮细胞可行使心脏干细胞职责生成新的心肌组织。这一发表在近期《Cell Reports》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提供了一些关于心脏自身维持机制的新认识,有可能促成一些新的策略在心脏病发作后修复心脏。

Read more

  • 疾病,病因机制,浙江大学,缺氧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缺氧导致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FR1)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过度激活诱导了脑水肿。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8月2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Read more

  • 转基因水稻,转基因,中国农业部

中国农业部已决定不再续发允许研究团体种植转基因(GM)水稻和玉米的生物安全证书。这些涉及种植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证书已在8月17日到期。尽管尚不清楚此举措背后的原因,其已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转基因相关研究前景的质疑。

Read more

  • 蛋白质,伤口愈合,血管生长,PNAS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缺失血管系统两个重要蛋白质的小鼠,在其成年期如果不受伤,它们就能发育正常并似乎健康。但如果它们受伤的话,伤口就不能良好的愈合。相关研究结果提前在线发表于2014年8月18日的《PNAS》杂志。

Read more

  • 性别,miRNA,DNA,两性差异

在许多方面男女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深植在我们的DNA中。过去绝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蛋白编码基因。但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科学家们通过果蝇发现,其实microRNA(miRNA)也在性别差异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Read more

  • 阿司匹林,布洛芬,乳腺癌,恶性肿瘤

科学家们发现,体重超标或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服用普通消炎药(例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这一成果发表在八月十四日的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Read more

分类

最新资讯

美国批准精准治疗药物,通过靶向基因变异“击退”白血病

近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靶向治疗新药,用于治疗有FLT3基因变异的成人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DA官方网站显示,该药物名为Xospata,有效成分为gilteritinib。”12月2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医师董文川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天演药业抗肿瘤激动性抗体新药获美国FDA批准临床试验

致力于成为“全球尖端原创抗体一流品牌”的生物药企天演药业近日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同意其一款新药开展药物临床实验,该代号为ADG106的激动性抗体药物被获准用于治疗晚期实体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ature:大规模癌症调查重要发现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医学科学家们发现,在我们基因组中一些重要的区域DNA修复受损,进一步揭示了人体修复DNA损伤的能力。

第二军医大学:为何男性更容易患肝癌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 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众所周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HCC,但科学家们一直不清楚其中的原因。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在Oncogen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HCC性别差异与长非编码RNA FTX(lnc-FTX)有关。

中科院团队发表癌症表观遗传学研究

  MicroRNA(miRNA)异常表达是癌症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人们对其中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研究团队最近在Oncogene杂志发表文章,揭示了miR-506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及其在胰腺癌中的功能意义。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刘默芳研究员。

低价让我们无药可医?

  近日,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对外公布了一组美国药物短缺数据,从抗癌药物,到普通疫苗、抗生素,157种药物均出现在短缺名单中。数据暴露出病患面临无药可医的状况,这引起各界关注。

中国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再引伦理争议

  中国科研人员对人类胚胎基因进行编辑的研究再次在国际上引发关注。整整一年前,中山大学科研人员的类似研究在国际上掀起巨大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