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林格-礼来联盟糖尿病新药Jardiance终获FDA批准

  • 勃林格,Jardiance,糖尿病,礼来糖尿病联盟

勃林格殷格翰-礼来糖尿病联盟8月1日联合宣布,糖尿病新药Jardiance(empagliflozin)获FDA批准,结合饮食及运动用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治疗,以改善血糖控制。Jardiance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也不适用于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液或尿液中酮体升高)的患者。

Jardiance是勃林格-礼来糖尿病联盟在美国获批的第3个糖尿病产品。Jardiance为每日一次的片剂,获批剂量为10mg和25mg。Jardiance可单独用药,也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用药,包括胰岛素,二甲双胍。

Jardiance的获批,是基于一项涵括超过10个跨国III期试验的大型临床项目的数据,涉及超过1.3万例2型糖尿病患者。该项目数据表明,Jardiance 10mg和25mg剂量作为单药疗法或与广泛的背景疗法(包括二甲双胍,磺酰脲,胰岛素,pioglitazone等)联合用药,均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A1c)水平,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体重、血压。

Jardiance属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类药物。新兴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已被证实能够阻断肾脏中葡萄糖的再吸收作用,将过多的葡萄糖排泄到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效果,而且该降糖效果不依赖于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Jardiance的获批可谓是迟到了5个月之久。去年春天,FDA曾发出警告信,责骂勃林格未尽职调查莱茵河畔药物工厂出现的大颗粒污染事件,该工厂也同时生产empagliflozin。今年年3月,FDA据此理由拒绝批准勃林格-礼来联盟新药empagliflozin。此次遭拒,给礼来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今年6月,FDA根据审查结果,撤回了警告信。而勃林格-礼来联盟于2014年6月中旬向FDA重新提交了empagliflozin的新药申请(NDA)。

Jardiance的获批,对礼来来说尤其重要。目前,礼来正面临着重磅产品的专利到期,正指望在短期内推出新产品以恢复增长。

同时,Jardiance仍然代表着礼来同其他制药公司SGLT-2抑制剂类药物抗衡的最佳人选,如强生的Invokana、阿斯利康和百时美施贵宝的Farxiga(dapagliflozin)。Invokana于2013年11月获FDA批准,Farxiga则在经历长期审查推迟后也最终于2014年1月获FDA批准。

本文链接:http://cn.chemcd.com/news/1670.html

本文为CHEMCD编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原文链接。

Categories

related_news

美国批准精准治疗药物,通过靶向基因变异“击退”白血病

近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靶向治疗新药,用于治疗有FLT3基因变异的成人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DA官方网站显示,该药物名为Xospata,有效成分为gilteritinib。”12月2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医师董文川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天演药业抗肿瘤激动性抗体新药获美国FDA批准临床试验

致力于成为“全球尖端原创抗体一流品牌”的生物药企天演药业近日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同意其一款新药开展药物临床实验,该代号为ADG106的激动性抗体药物被获准用于治疗晚期实体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ature:大规模癌症调查重要发现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医学科学家们发现,在我们基因组中一些重要的区域DNA修复受损,进一步揭示了人体修复DNA损伤的能力。

第二军医大学:为何男性更容易患肝癌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 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众所周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HCC,但科学家们一直不清楚其中的原因。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在Oncogen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HCC性别差异与长非编码RNA FTX(lnc-FTX)有关。

中科院团队发表癌症表观遗传学研究

  MicroRNA(miRNA)异常表达是癌症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人们对其中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研究团队最近在Oncogene杂志发表文章,揭示了miR-506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及其在胰腺癌中的功能意义。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刘默芳研究员。

低价让我们无药可医?

  近日,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对外公布了一组美国药物短缺数据,从抗癌药物,到普通疫苗、抗生素,157种药物均出现在短缺名单中。数据暴露出病患面临无药可医的状况,这引起各界关注。

中国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再引伦理争议

  中国科研人员对人类胚胎基因进行编辑的研究再次在国际上引发关注。整整一年前,中山大学科研人员的类似研究在国际上掀起巨大波澜。